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原江山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机构,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显著的办学成果,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其特色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三教”改革,构建了“课堂交合、教学融合”的综合育人路径。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基地共建、平台共搭、教材共编、学生(徒)共育、人才共享、项目共创”的“六共同”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浙江科力等企业合作,共建数控技术专业,推动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学校还建立了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开发教材和课程,共享资源。
2.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学校课程体系完善,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学校开设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和信息商贸等3个专业群,共11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和园艺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推行“卷入式研课”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精准教学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
3. 特色育人模式
学校践行“双全双自”育人模式,强调全纳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通过建设学生素养发展中心、自我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还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和活动,如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健美操等。
4. 就业与升学
学校就业率高,2023年就业率为98.76%,其中本地就业率为93.96%。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升学途径,包括中本一体化、五年一贯制高职和高考升学班。学校的升学率逐年上升,2023年上线率达到100%,有80人被本科院校录取。
5. 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美丽、生命、感恩”三大主题活动体系,并通过法治教育、礼仪教育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
6. 荣誉与影响力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农村职业教育的标杆。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特色育人模式、就业与升学支持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六共同”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案例和成效如何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在“六共同”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案例和成效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企合作的深化: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六共同”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等23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基地共建、平台共搭、教材共编、学生(徒)共育、人才共享、项目共创”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效率,还增强了职业教育内涵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具体实施案例:
基地共建: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共同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平台共搭: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共同搭建了数控技术校企合作共同体,成为江山中专与江山市内近10家机械类企业的共同平台。
教材共编: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共同研发了特色地方课程,实现了教材的共同编写。
学生(徒)共育:学校利用企业的优秀学生实训基地,开展了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人才共享: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共享人才资源,企业技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项目共创: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共同参与了多个项目,推动了校企双方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过“六共同”产教融合模式,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校企双赢: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社会认可度提高: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典范。
创新实践:
学校还创新性地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深化“榫卯协同”综合育人模式,通过构建融通教学模式、融合教学空间和一体实践路径,实现了课堂交合、教学协同。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六共同”产教融合模式,成功地将校企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卷入式研课”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卷入式研课”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员参与,提升教研活动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卷入式”教研模式强调全员参与,从自下而上全员卷入、全程卷入,通过全员议课、人人备课、抽签上课、集体辩课、改课展示和反思六步完成教研活动。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教研工作的参与度,还增强了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沉浸式研讨,促进深度学习: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研组采用“一备二磨三研”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带领年轻教师一起研读教材,进行集体备课,不断思维碰撞。江山市教研室每学期开展听课,这种沉浸式的研讨方式让组内的老师们沉下心来,持续深度学习,提升组内教师的专业素养。
多样化的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体研学、听课评课、专家讲座等,严格遵循“师徒结对、新老挂钩”的师承模式。在师父们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听课、学习蔚然成风,培训参与自觉自愿,快速成长可期可待。
工作坊式教师研修,增强互动与共融性:
学校采用“工作坊式”教师研修,每次参与者一般为6人,便于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充分互动。工作坊式研修的参与者包括成员、专家、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来自相近学科,背景相似,具有亲近感和共融性。研修内容是日常教学问题或课例,议题切口小,研以致用。
数字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推进数字化改革,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精准教学模式,开发了多媒体数字资源库和数字化课程,并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模式。学校建立了基于精准教学成绩分析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构建了“五链贯通”的产业学院组织模式和“中高一体、学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导向搭建课程和岗位、校企合作搭建课堂和车间、双师协同搭建教师和技师、理实一体搭建学习和实习链,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设了哪些具体课程和活动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设了多种具体课程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详细的课程和活动内容:
创新创业教研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研组,负责统筹和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理念:学校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创业创新活动、创业创新比赛和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
电气设备运行控制专业:依托该专业开展设计与创客实践活动。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同样依托该专业开展设计与创客实践活动。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依托该专业开展设计与创客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比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2022年,学生在衢州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网络虚拟创业项目中获得第一、第二名,并在省赛中获二等奖。
第二课堂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开放实践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实践、素质拓展、职业认证等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
特色文化塑造:学校通过班级歌、班徽、班训、班旗等的制作与比赛,形成“班级文化”;围绕“美丽”、“生命”、“感恩”三大主题和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主题+”活动文化;建立衢州市创业园,弘扬工匠精神。
法治教育:学校定期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活动,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乡村振兴培训:学校依托培训优势,拓展培训领域和项目,推行“理论+实践”培训模式,提升农民从业技能和致富能力。
志愿者活动:学校开发了品牌活动课程,如“中专红”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创新实践基地:学校与中科院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前沿科技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基地有哪些,合作企业包括哪些行业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基地和合作企业涵盖了多个行业,具体如下:
校企合作基地
时尚门业智能家居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被评为浙江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主要涉及门业智能家居产业。
江山永华百合实业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展第二批现场工程师定向培养,深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
浙江王牌家居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展第二批现场工程师定向培养,深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
江山欧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双师”培养、双元育人等项目。
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基地,共享工程师、数控技术设备等资源,提供顶岗实习机会。
浙江福羊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木门加工工艺。
江山金陵大酒店: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培养、员工素质提升培训。
合作企业及行业
门业(家居)规上企业:学校已与市内20余家门业(家居)规上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5个。
智能家居产业:通过时尚门业智能家居产业学院建设成功经验,学校在该领域有显著成果。
智慧能源装备产业:学校重点建设智慧能源装备产业,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数字健康:学校重点建设数字健康产业,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新材料:学校重点建设新材料产业,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数控技术:学校与浙江科力公司共建数控技术校企合作共同体,开展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电子商务:在浙江冒个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与企业探讨智能化仓储背景下电商课程教学实施。
旅游服务与管理:在江山金陵大酒店,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与企业探讨学生培养、员工素质提升培训。
其他合作企业
浙江王牌家居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展第二批现场工程师定向培养。
江山永华百合实业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展第二批现场工程师定向培养。
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
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基地,共享工程师、数控技术设备等资源。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基地和合作企业涵盖了门业、智能家居、智慧能源装备、数字健康、新材料、数控技术、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多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渠道。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精准教学模式
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多种数字化手段构建了精准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学校采取了“精准分层·创新团队”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路径,构建了梯度教师培养体系和创新团队校本教研形式。通过“全景式”、“梯队式”和“团队式”的培养方式,实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精准提升。
学校推行了星级教师、工作坊式教师研修、任务驱动式实践研修和沉浸式主题研修,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建成了总量达4.83T的多媒体数字资源库,开设了4门数字化文化和25门专业课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和“仿真学堂”交互式实训模式。
所有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和教学一体机,推行“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构建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平台,全面实施钉钉直播、在线公开课等。
精准教学分析与反馈:
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增加“增量”指标和进行“精准”分析,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了“超均”、“超均率”、“超均增量”等指标,消除了班级、学生个体差异以及考试难易度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专业和班级的成绩可相互比较,客观准确反映学科教学效果。
建立了学生的独有成绩数据库,实现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动态跟踪反馈,并能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科、班级和年级维度的动态分析和知识点精准分析,为教师提供了中长期教学目标设定依据,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实现靶向教学。
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将“数智工匠”培育列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千兆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所有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和教学一体机,推行“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构建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平台,全面实施钉钉直播、在线公开课等。
启用了“智慧校园”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化实训平台和智慧校园生态系统等有效融合,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
AI+教育实践:
学校全面推进“AI+教育”校本化实践部署,通过AI技术减轻教师重复性劳动压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党委书记翁胜华强调,全体教师应高度重视AI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
创新团队校本教研形式:
学校创新团队校本教研形式,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教学创新团队等项目化设置,培养高端、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