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与教育质量-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admin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具有较高教育质量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学校,其特色专业和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

特色专业

农经类专业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与教育质量-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农经类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其中“种植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学校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3+2大专班,学生毕业后可升入大专继续深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还被列入浙江省中职高水平专业建设名单,体现了其在区域内的领先地位。

服装类专业

服装类专业是学校的另一大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了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表演等课程,并在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还与宁波红传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财会类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拥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生就业形势良好,高考成绩突出,许多学生考取了高职院校。

机械与数控类专业

学校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配备现代化的实训设备,如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他特色专业

学校还开设了宠物养护与经营、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园林机械设备应用与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教育质量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宁波市首席专业教师等。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60余名。

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160余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农业实验园、实训大楼、科技楼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智能工厂产学研基地。

教学质量保障

学校注重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整合,强化技能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价。

德育与素质拓展

学校以“心善、手巧”为校训,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校企合作与实习管理

学校与45家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与宁波中天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智能植物工厂产学研基地”,并与宁波红传服饰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科技项目生产与教学。学校还实施“工学结合”和“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

升学与就业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初次就业毕业生的毕业率也保持较高水平。学校还实行毕业生五年招回制,满足已毕业学生再学习、再创业的需求。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并通过模拟经营和假期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荣誉与认可

学校被评为省示范性职业高中、省重点职业学校,并多次获得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特色专业的设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学校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职场或继续深造,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智能植物工厂产学研基地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什么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智能植物工厂产学研基地的具体运作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校企合作共建: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浙江中创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智能植物工厂产学研基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利用了企业的技术优势,还结合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和实践于一体的平台。

人才培养与实践平台:

该基地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的优势,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智能植物工厂的运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和学习的机会。

智能化管理与远程监控:

智能植物工厂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控制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实时操控大棚生产。

多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

基地不仅是一个生产场所,还是一个科研和教学的综合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结合先进科技设备和管理理念,基地为参与者提供了全方位、高效能的教育与培训体系。这种模式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际交流与推广: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将智能植物工厂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到泰国、新加坡、美国等沿线国家或地区。基地还计划与柬埔寨的职业学校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集团化办学与资源共享:

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项目推进与成果展示:

基地内的“红色四明智慧兴农星创天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展示了智慧农业的最新成果。基地还通过线上“一带一路”网站向国际社会推广智能灌溉技术和产品。

社会影响与认可:

该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红芯”植物工厂的成功案例吸引了大量游客,并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哪些成功案例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案例。以下是详细的措施和成功案例:

具体措施

完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

学校不断强化职业发展规划,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接受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

开展校内模拟经营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

学校组织校内模拟经营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职场,增强实践能力。

参与省市创业创新大赛: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省市创业创新大赛,以赛代练,博采众长。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还能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

顶岗实习:

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职场生活,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学校组建了多支创新创业团队,定期集训,积极备战各级比赛。这些团队不仅在校内外比赛中屡获佳绩,还为学生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与社会培训:

学校与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拓展办学途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德育平台建设:

学校通过德育平台,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职业特色。创建“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构筑一流实训平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保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创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成功案例

职业生涯规划团队获奖:

2019年,以罗琳艳同学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在宁波市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创业团队获奖:

2019年,有3个创业团队在宁波市技能大赛中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或创业计划书三等奖。

校级创新创业团队获奖:

2020年,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和创新创业团队分别获得宁波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在宁波市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或创业计划书比赛中获奖。

社会实践团队获奖:

2019年,保护四明湖志愿服务队、红色导游服务队等5个团队被评为宁波市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校内外活动参与:

2020年,学校组织了200余人次参加全国机器人峰会论坛、浙江省“求是新源”高端论坛、绍兴市“书香宁波”全民读书月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五年招回制的实施细节是什么,有哪些成功案例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的毕业生五年招回制旨在满足已毕业在岗学生工作后的再学习、再创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细节和成功案例如下:

实施细节

制度背景: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体系,多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支持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与100余家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

招回制内容:

毕业生五年招回制为已毕业在岗学生提供了再学习和再创业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继续提升技能和知识。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提供精准助学,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退学。

保障措施:

学校严格执行体温检测、缺勤报告和分批就餐等制度,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学校食堂连续六年被评为A级,并连续六年成为宁波市5A级平安学校。

成功案例

就业率和升学率:

2019年,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0.42%,其中约57.7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

2020年,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继续保持100%,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学生评价: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在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以及校园安全等方面均得到了高度评价,生活满意度和校园安全满意度连续五年达到100%。

社会认可:

学校连续五年获得A级食堂和宁波市5A级平安学校称号,显示了其在学生生活和安全方面的卓越表现。

助学政策:

2019年,学校共资助贫困学生2503人次,金额达337.676万元,确保了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有哪些,这些合作如何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智能工厂产学研基地:

2020学年,学校与浙江中创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智能工厂产学研基地”。该基地的智能灌溉系统运行正常,远程监控操作系统稳定运行。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服装专业合作:

学校与宁波红传公司合作,通过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推进科技项目与生产教学的结合。这种合作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满意度较高。2021届毕业生中,涉农类专业的学生满意度为92.5%,但就业满意度仅为75%。

农经专业合作:

学校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农经类师生的技能素养。2019年,有216名毕业生充实到当地劳动力市场,其中农经专业和数控类学生尤其受欢迎。学校还开设公益课堂,向农民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网络销售知识,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申报农业项目,传授蔬菜苗期管理培训,传授蔬菜种植知识和实践经验。

校企合作招聘会:

2019年12月24日,学校举办了校企合作企业现场招聘会,邀请了宁波太平洋大酒店、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余姚领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参与。招聘会涉及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烹饪、财会、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8个专业,共200余位学生参加。此次招聘会成果显著,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等专业的学生与招聘企业达成了顶岗实习意向,部分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其他专业学生也与合作企业达成实习意向,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归宿问题,同时也为合作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

朗霞成校与黑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

2023年4月29日,余姚市朗霞成校与黑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参观了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此次交流会旨在通过校际、校企合作,推动余姚裘服产业的发展。双方就服装设计和模特专业与裘服企业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校企合作对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与100余家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渠道。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确保了学生的就业率和质量。

通过这些合作,学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如何,有哪些具体表现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较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农业技术:

该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之一,入选浙江省中职高水平专业建设名单。学校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3+2大专班,满足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学校的现代农业实验园占地7320平方米,拥有14个实验场室和40台计算机房,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学校与浙江中创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植物工厂产学研基地”,远程监控操作系统运行稳定,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宠物养护与经营:

该专业在宁波乃至整个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智能工厂,改善了宠业实训室的专业设备,确保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服装工艺与服装表演:

该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女生比例高,就业形势良好。学科带头人董伟英老师在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与宁波红传公司合作紧密,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促进科技项目生产与教学。

数控技术应用:

该专业适应余姚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和创业环境好。自创办以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农经类专业:

种植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展示了学校在农经类专业的领先地位。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学徒制”等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浙江中创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红传公司等,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学校还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开展集团办学,通过“工学结合”、“学徒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就业率:

学校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4%以上。2021届毕业生中,涉农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高达92.5%,对就业情况的满意度为75%。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较强,具体表现在现代农业技术、宠物养护与经营、服装工艺与服装表演、数控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喜礼校招生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