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德清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设施完善、教学质量高、就业前景良好的职业学校。以下从校园环境、教育质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校园环境
德清职中位于风景优美的德清县城,占地面积约26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等。学校还建有体艺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注重“四化”校园建设,打造了智慧化、数据共享化的校园环境。
二、教育质量
德清职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21天工程教育”,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等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在教学方面,学校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六”教师层级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体现了其教学质量的优异性。
三、专业特色
德清职中开设了多个热门专业,涵盖机械电子、财经商贸、信息艺术、旅游服务等领域,共16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烹饪等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还依托机电类专业优势,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合作,注册了德清职教兴发实验厂,实现了产教融合。
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与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通过实训基地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四、就业前景
德清职中的毕业生就业率极高,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学校实施学徒制和现代教学改革,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学校还建立了科学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近年来,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德清职教兴发实验厂,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首届云南班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达到100%,部分学生选择留在浙江工作。学校还通过“三进三服务”活动,积极服务企业,促进学生就业。
五、荣誉与社会认可
德清职中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并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学校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荣誉,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教育、多样化的专业设置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一所备受学生和社会认可的职业学校。无论是从升学还是就业的角度来看,德清职中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21天工程教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21天工程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持续的21天习惯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该教育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校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分解为多个方面,如纪律、卫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
通过表格上墙和每日打分的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表现,并在每周进行。
具体实施步骤:
每天:学生需要完成当天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如保持教室整洁、按时完成作业等。
每周:每周进行一次,回顾一周内的表现,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每21天:经过连续21天的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形成并巩固。
教育效果:
通过这种持续的21天习惯教育,学生逐渐纠正了不良行为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品德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也不断增强。
实际案例:
近年来,学校出现了许多好人好事,如学生为家庭困难的军属捐款、跳水救人见义勇为等,这些事迹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增强了家长和社会对德清职业专中的信任和管理。
“21天工程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实施,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哪些具体企业合作,提供了哪些实习和就业机会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以下是具体的合作企业和相关情况: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学校与近22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1244工程”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形成了联盟运作、深度沟通对话、生产性基地运行与管理、制度保障等合作机制。
具体合作企业:
学校与浙江飞云机械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开展了联合办班、订单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和培训数控、机械和电子电气等专业的技术人才。
学校还与餐饮企业合作,开发了50多种德清地方特色菜肴,弘扬当地美食文化。
在疫情期间,学校响应政府号召,动员学生到企业实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2月25日,已有50多位学生到16家企业上岗实习。
实习和就业机会:
2020年,学校共有258名实习生,其中96%以上的学生到学校联系的企业实习,3%的学生自行安排实习,部分学生继续深造。
学校通过“顶岗实习”活动,帮助17家企业复工复产,学生成为主力,同时还带回31名云南籍员工。
学校还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与吉林白山、云南德宏等地的五所中职学校开展交流和帮扶,并接收了来自云南的41名学生,首届云南班毕业生就业率达80%。
产教融合园区:
学校正在建设占地15亩的德清职业中专产教融合园区,融合智能制造、民宿、地理信息、交通运输四大产业学院,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该园区计划于2024年9月建成使用,将为学生提供实训、学习生活、专业实习等需求的场所。
其他合作:
学校与湖州市技师学院、德清县求是技工学校等机构进行了校企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就业、实习情况及企业用工需求。
学校还与德清县铸锻行业经济技术协会、德清县地理信息企业协会等8家行业协会进行了产教融合单位授牌。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三进三服务”活动具体指什么,如何促进学生就业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三进三服务”活动具体指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的大走访,解决企业、结对村(社区)、师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三名工程及教育教学各类项目,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教育质量再提升等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员教师红色先锋作用,深化“党建引领强质量,教书育人勇担当”主题。
该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进企业:学校积极响应并迅速制定服务方案,联系企业,了解需求,明确对口专业和工作目标,精准服务。学校已组织百余名学生到德清十五家酒店、民宿进行顶岗实训,解决招工难、人才培养难等问题。
进村(社区) :学校通过与合作单位深入探讨行业形势和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菜单,开展各类培训,并协助培育企业文化,提升服务品质。
进学校:学校通过接收外来民工子女就读、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学校采取“三年一体化”培养模式,组建酒店管理(云南)班,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梦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这些活动,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不仅解决了企业和社区的实际需求,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与深入,推动三进三服务,切实解决一些企业难题,更好地为德清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服务。学校还通过“榜样激励树目标”行动、生涯帮扶重规划行动、就业指导强技巧行动和帮扶保障促就业行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的具体数据是多少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的具体数据如下:
2020年: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9.18%。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98.04%。
2019年: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9.7%。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98%。
其他年份:
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职学生初次就业率为99.54%,专业对口率达到97.41%。
根据2023年的数据,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100%,专业对口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情况如下:
2021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德清职业中专技能竞赛团队在2021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中一举摘得省一等奖,以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晋级“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项目国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近5年来,德清职业中专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6金4银4铜,2019年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列湖州市第一。
2018年,德清职业中专两名学生在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目中获得金奖第一名,辅导教师也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6年,德清职业中专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2金3银3铜,列湖州市第一。
2012年,德清职业中专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20人、银奖16人。
其他重要比赛:
2006年,在全省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竞赛上,三位专业教师分别获得全省第二、三、四名,并荣获省技术能手称号。
2007年5月,一位电子电工教师被省政府、省总工会授予百行百星荣誉称号。
2009年6月,本专业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所辅导的两名学生在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金奖。
具体获奖情况:
2020年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车床加工操作赛项中,陈俊麟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