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新典范,其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华海技术学校自2016年由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如市场营销、药物制剂、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等专业,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还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华海学院”,探索“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现代学徒制与“双元”教学模式
学校采用“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的现代学徒制理念,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进入企业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这种“双元”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推行“德育积分制”和顶岗实习考核制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高就业率与企业留用率
华海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2%,对口就业率达到97.2%,许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企业办校留用率也达到了59%。
特色专业与模块化教学
学校以制药技术为特色专业,围绕该专业建设了制药技术、药品食品检验、药物制剂和制药设备维修等四个专业方向。学校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将教学分为高一专业理论教学、高二专业理论+实训、高三专业实习三个阶段,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学校有专兼职教师8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7%,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71.4%。学校还配备了价值8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荣誉与社会认可
学校自成立以来,在省内外职业教育领域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8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技术帮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校风学风与校园文化
学校秉承“明德修身、匠能立业”的校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力。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特色专业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的“德育积分制”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实施的“德育积分制”具体措施如下:
量化考核学生日常行为:学校全面推行德育积分制,制定了《德育积分制实施办法》,将学生在遵章守纪、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量化,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减分或加分。
基础分与反馈机制:每位学生的基础德育分为80分,班主任每周将德育积分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前的积分情况。这种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或实践获得德育分。
积分与评优挂钩:德育积分与学生的评优、毕业、“3+2”选拔等挂钩,确保德育积分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严格的考核制度:学校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德育积分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改变学生思想观念:通过德育积分制,学校强调良好行为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提升学生素质:学校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如“静音餐厅”管理,以提升学生的就餐素质和整体素质。
通过这些措施,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水平,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紧迫感。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包括以下具体措施:
校企互融机制:浙江华海技术学校完善了“校企互融”机制,要求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同时吸纳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充实到校外导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场所和管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华海学院成立后,浙江华海技术学校提供教学场所,实施日常管理和部分教学。台职院组建教师团队,引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
实训和实习岗位:华海药业提供实训场所和实习岗位,解决人才出口问题。数据在华海接受教育的学生(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大多表现优秀,职务晋升、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及各类奖项的比例均远高于华海药业员工平均值。
产学研合作: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海药业在科研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将在“五年一贯”长学制和新型学徒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订单式培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华海学院与华海药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坚持“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原则,加强中高职一体化、在职学历再提升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学徒制。
混合所有制办学:双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的“华海学院”,面向药品生产技术等相关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和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
社会培训和资源建设:华海学院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包括教学资源建设、科学研究、成果申报等工作,目标是将学院打造成为国内标杆的“产学研育训”一体化药品制造类产业学院,培养高端医药制造技术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平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学校合作,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如浙江(台州)模具与塑料产业研究院、临海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等,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在社会服务和技术帮扶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案例和成果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在社会服务和技术帮扶方面有多个具体的案例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扶贫:
华海药业通过成立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增强职业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为贫困学子提供免费教育机会。学校成立于2016年,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165.64平方米,拥有专任教师78人,兼职教师9人,学生1316名。
学校与华海药业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医药行业人才,提升教研科研水平,优化制药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新生代。
校企合作与技术培训:
学校积极联系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相关培训,包括企业文化、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EHS(环境、健康与安全)、单元操作等培训。
为了方便学员培训,学校将培训送到各乡镇和各企业,派培训老师下去进行现场培训,分别前往汛桥、杜桥医化园区等地。
技能人才培养:
华海技术学校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设立专项基金,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制药人才。
学校还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深化科研人才与地方产业企业的深度对接,为台州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
学校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提供节日津贴或补贴,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亲子活动、妇女节活动、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主题活动,以关怀员工。
学校还开展了青年双创党员志愿服务、双创名师师德宣讲、双创学生志愿服务、逸致公益创业团队山区儿童职业体验、双创团队助力特教学生圆梦计划、“未来创意”微公益等社会活动,增强了社会服务意识。
技能型社会建设:
临海市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和企业办学,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华海技术学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为当地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
学校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的比例较高,7年来有814人留在企业工作,10人成长为车间班组长,50多人进入后备干部培养名单。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留用率的具体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留用率的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毕业生就业率: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连续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2021年毕业生的直接就业率达到97.2%。
学校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和实习生反馈定制课程,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企业留用率: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建立的企业化、车间化“双元”教学模式,使得814名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企业办校留人率达到59%。
其中,10人成长为车间班组长,50多人进入后备干部培养名单,平均年薪达到15万左右。
具体统计方法:
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主要基于毕业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的比例,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企业留用率的统计则基于毕业生在毕业后继续留在合作企业的比例,这包括通过顶岗实习和企业化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留用率的统计方法主要依赖于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顶岗实习机会以及企业反馈。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特色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如何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在特色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方面有以下详细描述:
具体内容
专业设置与合作:
临海市华海技术学校与华海药业合作,确定了制药技术为特色专业,并围绕此专业建设了制药技术、药品食品检验、药物制剂和制药设备维修等四个专业。
学校邀请了教育界和医药行业专家,结合企业先进的员工培训模式,开发了一套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体系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高一阶段:专业理论教学。
高二阶段:专业理论+实训。
高三阶段:专业实习。
该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三教融合”机制,即教师、教材、教法的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标准。
教学资源与设施:
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如会计模拟实习室、微机房、电教室、英文打字室、语音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施效果
学生能力提升:
模块化教学体系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在临海市第二十五届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就业竞争力增强: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设计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模式创新:
模块化教学体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完成各模块规定的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课程开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职业工作能力。
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过程控制管理机制,确保学生在提升过程中得到持续的成长和发展。